从韩医到中医,穿越国界博采众长的传承者


当我还是医学生在韩国工作的时候,经历了一些事让我对中医产生了好奇,由好奇而想要了解,由了解而开始学习,由学习而沉溺于这千年传承的中医文化中。我希望能兼收并蓄西医精确的循证医学与中医的传统理论和治疗手法,来带给病人完善的答案。
你真的了解中医吗?
对于非专业人来说中医的阴阳五行、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精气神等理论听上去都是非常模糊不清的。有些人还会因中医不科学或没有医学依据的理由不承认中医学这门学问,但通过中医治疗了多年缠绵难愈的疾患,或者通过中医治疗见到立竿见影止痛效果的患者,都会赞扬中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宇宙的万物皆从有序的平衡状态走向无序的不平衡状态。”,我刚才所说的这句话不是中医的理论,而是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他发表的关于无序的伟大论文《论热的动力》中所提出的熵(entrophy)原则。人存在于地球,也要遵循宇宙的道理。人体在走向无秩序的过程当中产生的不平衡,这样的不平衡就会引起症状和疾病。而中医的调理就是调节人体平衡,根据古代中医的理论,结合现代科学的知识体系,寻找人体的造成不平衡的因素,并以更亲近自然的、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来调节,而提高人体自愈能力达到痊愈。
那我们再回到原来的题目,仔细了解一下UP CLINIC的中医骨伤科调理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诊疗上有哪些优点。
人体大致可以分为维持外形的肌肉-骨骼系统(外),和维持人体代谢的心血管、消化、泌尿等循环系统(内)。UP CLINIC的中医调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内外兼顾,总体把握。” 我们这次以颈椎病来为例讲解一下UP CLINIC的中医调理。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中医对外部结构(肌肉-骨骼系统)的调理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源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可以说是中医治疗疼痛的代表性理念。无数的因素可以使肌肉和关节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此时人身经脉之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引起疼痛。
1) 造成颈部肌肉与关节的不平衡 =“不通则痛”的原因:

长时间使用电脑可以影响头部位置变化,图1就是给我们看了随着电脑使用时间的延长,头部位置是往前倾斜的,我们在医学用CVA(CV角)来衡量头部前倾的程度,CVA越小头部前倾程度越重。我们可以看看右边的图片,电脑使用4小时(h1)之后可以观察到我们的头部前倾是非常明显的。很多白领患者平时面对电脑屏幕的时间肯定是高于4小时(4h)的,所以对于颈椎病高发人群的白领来说,颈部周围关节与肌肉的不平衡是避开不了的现实。

上面这张图,是正常人与头部前倾患者的肌肉分布图,大家可以看出头部前倾之后,颈后部的肌群被拉长,而颈前部的肌群缩短,而且肌肉长度的变化同时影响肌力。
肌肉长时间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容易引起筋膜和肌纤维的微小损伤,这种损伤引起无菌性炎症,这样的病理变化可以成为颈部疼痛的直接原因。中医称这些痛点为“阿是穴”,现代医学称其为“激痛点(trigger point)”。

斜方肌激痛点与疼痛分布情况
肌肉附着于骨-关节的,颈部周围肌肉长期处于不平衡时自然会影响到颈椎排列的问题。正常的颈椎在侧面上观察的话存在“C”字形弧度,颈椎的弧度具有缓冲从头部来的重力负荷,如果颈椎的弧度变直的话,颈椎关节每节段所承受的负荷发生不平衡,部分颈椎关节需要承受的负荷增加,所以导致椎间盘突出或关节增生的机会大大增高。


依次为颈椎弧度正常、变直和反弓的X-ray和MRI
总而言之,平时姿势的问题 -> 颈部周围肌肉不平衡 + 肌纤维与筋膜的微小损伤 –> 颈椎排列异常,关节承受负荷不平衡 –> 发生椎间盘突出及关节增生。这就是颈部周围肌肉和关节不平衡的后果,又是中医所讲的“不通则痛”的原因。
2)通过中医调理治疗颈椎病 – “通则不痛”
对于颈椎病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到痊愈,在许多保守治疗之中,中医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又有效又安全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治疗方法很多,其中针灸与针刀对疼痛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虽然物理治疗与运动治疗也可以治疗颈椎病,但对于位于深部的的阿是穴(激痛点)很难通过一般的治疗来所及。在熟练中医师的细心诊察下,针灸或针刀可以刺到位于深处的病所。这些深处的病所往往是疼痛之根源。


中医手法治疗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调节人体全身脏腑气血的平衡,而且注重于每个小关节的动静态平衡。对于颈椎病患者的不平衡肌群,中医通过松解处于短缩抑制状态的肌群,而激活处于拉长力减的肌群,而且通过精细的手法技术,调节每节段的颈椎关节活动,从而达到肌肉与关节的平衡关系。

不荣则痛,荣则不痛
中医对内部系统(循环代谢及心理系统)的调理
1)基础物质与心神的不平衡—“不荣则痛”
“整体观念”就是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的想法。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中医的重要的理论骨架。我们通常仅从结构和功能来看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但我们人体是有机整体,因此不能忽视代谢循环与心理问题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退行性改变是肌肉-骨骼系统疾患的主流之一,对于退行性为基本病理特征的患者来说,大多数病人兼有其他慢性病。以颈椎病为例,通过前期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疾病特征和生活质量调查,结合文献研究显示颈椎病患者除了颈部疼痛的症状以外兼有头痛、头晕、上肢麻木,感觉减退,胸闷等症状。而且41.7%~55%颈椎病患者伴有抑郁和焦虑症状,可见颈椎病不仅是躯体疾病,也是心理疾患,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肝藏血,肝主筋;肾藏精,主骨,生髓。” 既是肝血滋养经筋,肾精濡养骨。人体过20岁以后会处于趋向退化的路上,肝肾的精血渐渐枯竭,不足与濡养筋骨,而导致进退化的发生。而且精血为心神的基础物质,血虚则心神失养,容易引起心神疾患。
2)通过中医调理治疗颈椎病—“荣则不痛”
如果谁来问我,代表中医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那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中药治疗”。中医大内科的中药治疗是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而且在诊治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内外兼顾的唯一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是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找出患者的内在不平衡后,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大原则调节脏腑气血的不平衡。而且中药治疗完全是个体化的治疗,根据患者现在的病证而开出针对此患者现状的处方。
我在研究生阶段进行的临床研究就是中药对颈椎病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在各种评估(疼痛,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进行中药治疗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单纯消炎止痛药治疗患者。而且值得关注的是,中药治疗在改善心理质量评分上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通过临床研究证明了中药治疗在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在改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效果。
中国有数不清的名人和名言,其中我喜欢的名言就是“不管是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以外国人的眼中白猫黑猫论其实代表了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们的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患者的痊愈。
“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治好病人的就是好医。”
UP CLINIC为你着想的就是病人的痊愈,我们通过不同科室的专业医疗资源(包括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共同努力下,就为了病人的痊愈而努力,UP CLINIC以正确的诊断评估为基础,为你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Down患者的疼痛,而UP你的生活质量。

文/都基勋 Dogihun
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骨伤科)
大韩美国整脊学会会员
曾在韩国骨科康复医院研修, 江南BEDRO医院 (韩国-首尔)
Baro Orthopedic Clinic (韩国-首尔)
擅长
脊柱疾病治疗/四肢关节疾病/骨质疏松治疗
中医望闻问切/西医肌骨超声/
中药/针灸/针刀/推拿正骨/拔罐/刮痧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上海优复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