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后小腿内侧疼痛?当心“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病例分享与治疗解析

【关于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
这是在参与耐力性、高负重活动(如跑步、军事训练和有氧运动)的人群中最常见的过度使用性损伤。
它是胫骨应力性骨折连续谱中的一种早期应力损伤。
风险因素包括:
a. 女性
b. 有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MTSS)病史
c. 高身体质量指数(BMI)
d. 足舟骨下降症
e. 髋关节外旋(ER)活动度(ROM)减少
f. 小腿肌肉失衡和柔韧性差
g. 小腿肌肉无力(易导致肌肉疲劳,从而改变跑步力学,增加胫骨负荷)
h. 在坚硬或不平坦的表面上跑步
i. 跑鞋不合适

UP Medical


作者/治疗师 孙佳芹


【检查】
● 受累胫骨内侧边缘剧烈压痛,范围超过5厘米
● 扁平足(Pes planus)
● 跟腱紧张
● 运动诱发沿胫骨远端三分之二内侧边缘的疼痛
● 体力活动期间或之后出现疼痛,经相对休息后减轻
● 通常无神经血管症状**
● 磁共振成像(MRI)表现:骨膜反应和水肿。(可评估最终愈合时间)

MRI影像分级 (Fredericson 等分级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
● 1. 患者教育:
A. 停止高冲击性的下肢负重活动,以允许骨骼愈合。必须避免所有跑步、跳跃、变向和转身活动。
B. 胫骨后内侧骨应力损伤(BSI)被认为是低风险损伤,更可能通过保守治疗愈合。 研究表明,胫骨应力性骨折后预期重返运动的时间约为14周,女性运动员需要更长时间。
C. 胫骨前侧BSI被认为是高风险应力损伤,因为延迟愈合、不愈合和进展为移位性骨折的可能性更高。 平均恢复跑步的时间可能长达17周,一些作者建议避免高冲击活动4-6个月。
● 2. 营养因素:
A. 检查能量可用性是否过低,因其直接影响骨代谢和骨折风险;
B. 关注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
C. 注意糖皮质激素、抗酸药、抗抑郁药和内分泌药物(的影响);
D. 排查乳糜泻、成骨不全症、肠易激综合征和其他代谢性骨病。
● 3. 活动调整:
A. 完全停止导致症状加重的活动2-6周,MRI分级越高,预计所需休息时间越长。
B. 客观测试:评估下肢、上肢和核心肌群的生物力学异常或失衡,这些可能是导致损伤的因素。
C. 专注于神经肌肉训练,包括小腿和其他上下肢肌肉的拉伸和强化。
D. 早期目标:实现正常步态,可使用拐杖或步行靴减轻负重负荷。
E. 骑自行车、游泳和深水跑是很好的有氧运动替代方式。
F. (注:当前支持某些物理治疗模式的研究仍受系统误差和偏倚的限制。)
● 4. 步态再训练: – 通过减少地面反作用力和整体骨骼负荷;
● 研究:步频每分钟增加一步,骨应力损伤(BSI)风险降低5%
● 研究:每周三次监督下的神经肌肉控制和柔韧性训练,结合每周一次的生物反馈课程(以实现可视化并纠正压力失衡)
● 5. 跑步进阶计划: – 从在平坦表面 dedicated walking(专注行走)开始 – 逐渐增加慢跑量——定义为运动员正常配速的50% – 每周增量约10%,每周安排1-2天专门休息日 – 如果在训练期间或之后疼痛复发,应停止进阶,并退回至之前无疼痛的水平。
● 在BSI发生后的12周时点,受伤腿和未受伤腿的骨密度(BMD)均较低,可能需要在初始诊断后长达24周才能恢复到基线水平。
● 6. 高度损伤: – 对于延迟愈合的运动员,此类步行靴/支具已被提议作为手术干预的替代方案。

【病例】
主观信息:
● 基本信息:女性,38岁,体型偏瘦
● 活动:跑步和瑜伽
● 主诉:右小腿内侧跑步后疼痛1个月,休息和非甾体抗炎药(NASID)后可缓解,疼痛数字评分(NRS)2/10;上下楼梯、深蹲、拉伸和跑步时加重,NRS 7-8/10。症状逐渐改善。可无痛行走。仍在坚持做瑜伽。
● 既往史(PMH):左肩撞击综合征

客观检查:
● 观察:负重时双侧扁平足(B flat feet);站立和行走时左腿单腿支撑能力差(L Single leg support is poor);
● 活动度(Mobility): – 膝关节至墙距(KTW):双侧15cm(感觉后侧有牵拉感); – 膝关节:正常范围(WNL); – 髋关节内旋(IR):右32度 左23度/35度;外旋(ER):右66度 左70度
● 触痛(TTP):右胫后肌(+);右足底筋膜(+)
● 肌力(Strength): – 徒手肌力测试(MMT): – 双侧小腿:可完成20次单腿提踵(膝伸直和屈曲位); – 踝内翻:左4/5级,右因疼痛无法评估(NA);踝外翻:双侧4+/5级; – 髋外旋:双侧4+/5级;外展:右4/5级,左4-/5级;
● 存在的问题(Impairments): – 关节:骶髂关节(SIJ),左髋内旋(IR)活动度 – 软组织:右胫后肌,右足底筋膜,双侧小腿肌肉 – 肌力和动态稳定性:足部、髋部、核心( 单腿和动态活动中的稳定性) – 步态再训练需求 – 冲击控制能力需改善
【参考文献】
-
Charles J. McClure1; Robert Oh2.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August 8, 2023.
-
Naveen M. Jasty BS 1,Paige Dyrek MD 2,Japsimran Kaur BS 2 3, Kathryn E. Ackerman MD, MPH 1,Emily Kraus MD 2,Benton E. Heyworth MD 1 ;Evidence-Based Treatment and Outcomes of Tibial Bone Stress Injuries,Journal of the Pediatric Orthopaedic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Volume 3, Issue 4, November 2021, 372
UP Medical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上海优复康复医学门诊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