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倾听治愈焦虑,用专业守护希望——认识康复医生冼翊光

欢迎康复医学专家冼翊光医生加入我们的团队。冼医生兼具执业医师与物理治疗师双重资质,拥有扎实的临床功底和对康复医学的深刻洞察。
他的专业成长跨越多元文化与地域:早年于台湾省高雄医学大学攻读运动医学,奠定运动损伤防治基础;随后赴北京大学完成临床医学系统训练,并在首都医科大学取得康复医学硕士学位。从台湾高雄到新西兰基督城,再回归北京深造,这段独特的求学与实践经历,使他既能精准评估与处理运动损伤,又擅长结合临床诊断开展神经康复等综合干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工作之余,冼医生喜欢钻研手冲咖啡——他说,这个缓慢而专注的仪式,能让他沉淀下来;他也爱看恐怖片、读悬疑小说,或约上朋友打打实战格斗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但对他而言,医学从来不只是职业,更是一种传承与使命。
为何选择加入优复?
“我选择加入优复医疗,源于一份来自亲友的信任。”
冼医生坦言,许多在医疗行业工作的家人和朋友都向他强烈推荐优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行内人,他们的认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基于真实的了解。这让我确信:优复是一家真正以患者为中心、重视专业精神的诊所——这与我的行医理念高度契合。”
他希望能将这份信任传递下去,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温暖、专业且个性化的康复照护。

为何走上康复医学之路?
冼医生的医学初心,源自童年时对父亲的敬仰。他的父亲曾是高雄一家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在他眼中,“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有意义、令人敬佩的存在。
“我最早在台湾省学习运动医学,后来来到北京,发现康复医学是一个自然而有意义的延伸方向。”受父亲影响,他在硕士阶段专攻神经康复;但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他也逐渐被肌肉骨骼康复所吸引——这既契合他的运动医学背景,也呼应了他个人的兴趣。

一次难忘的病房对话
在硕士实习期间,冼医生养成了一个习惯:除了常规查房,他还会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去病房和患者聊天。话题不局限于病情,更多是生活点滴。
他曾照顾过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患者,起初非常沉默疏离,除了初次问诊和检查,几乎不愿交流,康复训练也缺乏积极性。但冼医生没有放弃,坚持每天和她打个招呼、聊几句家常。
渐渐地,她开始敞开心扉,不仅主动参与治疗,情绪也明显好转。当冼医生轮转到其他科室后,听说她即将出院,特地回去道别。那位女士对他说:
“我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那些看似微小却持续不断的关心。正是这些时刻,让我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
这件事深深印在冼医生心里。他始终相信:真正的疗愈,不仅依靠技术与药物,更源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信任,以及我们彼此唤醒的那份内在力量。

面对挑战:做患者的倾听者与引路人
在康复过程中,冼医生发现许多患者容易陷入过度焦虑,或对恢复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对此,他的应对方式很简单却有效:
“我会定期坐下来,不只是治疗,更是倾听。了解他们的故事,理解他们的担忧。”
在他看来,医生的角色不仅是制定方案,更要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康复预期,缓解心理负担。“某种程度上,我不仅是他们的医生,也是忠实的倾听者。”
他的康复理念:全程陪伴,身心共治
除了擅长肌肉骨骼康复,冼医生在神经康复领域也有扎实训练。他始终秉持一个信念:
康复不仅是功能的恢复,更是个人化、人性化的旅程。
通过持续沟通、耐心倾听、澄清误解,并一起庆祝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他希望帮助患者重拾身体能力的同时,也重建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作为康复医生,我的角色是走在患者身边的人——在临床上支持他们,在人性上陪伴他们。”
在UP诊所,我们相信:每一次康复,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欢迎冼医生加入,与我们一起,为更多人的健康之路点亮微光。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上海优复康复医学门诊部
